痛風是患病率較高的代謝病,以嘌呤代謝異常為特征,其主要原因是尿酸生成增加或尿酸排泄降低。過多飽和的尿酸可析出結晶在關節腔裏外堆積,從而出現痛風急性發作,那應對該問題該怎么治療。
治療痛風應掌握哪些關鍵?
1、消炎鎮痛
痛風急性發作時可造成關節紅腫熱痛,疼痛簡直難以頭皮濕疹忍受,甚至促使關節活動受限制。痛風急性發作時的重要環節是消炎鎮痛,及時減輕疼痛,避免尿酸鹽結晶堆積。
目前市場上消炎止痛藥分成三類,一類是非甾體類抗炎藥物,能降低前列腺素水准,快速解決疼痛;一類是秋水仙堿,痛風急性發作24小時內盡早服藥,但超出24小時後止痛效果變弱;還有一類是糖皮質激素。
此外,每天至少喝2000mL水,飲水期內多留意心肺和腎功能。此外,痛風急性發作時尿酸鹽結晶可在關節部位堆積,這跟血尿酸水准較高、尿液酸堿值上升及其低溫相關。因此痛風急性發作時要應用堿化尿液的藥物,把尿液酸堿值保持在6.5。
2、降尿酸
痛風性關節炎間歇期沒有積極降尿酸,便會生成痛風石,引起痛風性腎病,甚至造成三高或心腦血管病。因此應積極地降尿酸,可選擇能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非布司他或別嘌醇,亦或是加速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隆。
此外,痛風間歇期還要做好生活幹涉,科學安排一日三餐,避開高嘌呤跟高動物蛋白食物,每日嘌呤攝取量不得超過300mg,回絕喝含有乙醇和果糖的飲品,多飲水來促進尿酸排泄。
3、保護腎髒
痛風一直放著不管可導致痛風性結石或腎炎,因此應守護好腎髒。發生輕中度腎功能衰竭時,不能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秋水仙堿,何不挑選糖皮質激素。長期用降尿酸藥物期內定期做腎功能檢查。尿酸水平過高易生成痛風性結石,這種情況下應多飲水,維持適度運動,合理服用藥物來排石,效果不理想時可挑選沖擊波碎石和手術醫治。
痛風性腎病初期幾乎無典型症狀,因此醫治起來較繁雜,醫治以保護腎髒為主,提升液態攝取來促進尿酸排泄,根據腎功能調節每日蛋白質攝入。及早治療跟腎髒有關的痛風治療某些疾病,如三高和肥胖等,以免提升腎髒壓力。
溫馨提醒
痛風患者除了正確服藥外,還要做好在生活上調養。回絕吃高嘌呤食物,如動物內髒、海鮮及其濃肉湯等;積極控制體重,把體重控制在18.5~23.9之間;多飲水,確保每日的排尿量達到2000mL以上,回絕喝含果糖的飲品;每天有30分鍾以上的有氧運動,如騎單車、快走或散步等,但不能做劇烈運動和力量訓練,以防造成尿酸急劇上升。注意勞逸結合,守護好關節,避免受涼或受到損傷。此外,按時去醫院做肝腎功能、尿常規及其血尿酸查驗。